地雷公司引爆原因.經營管理惡性循環

地雷公司引爆原因.經營管理惡性循環

原題:以地雷公司的引爆原因來探究經營管理惡性循環!哇! [REMIX 2019]

在工商時報 2007.5.9經營知識有篇【交大EMBA大講堂】文章《多數地雷公司是自己引爆的!》寫得很有意義!特將重點整理為心智圖 。


文中有列出造成會引爆公司倒閉的5個外部因素22個內部因素,據其研究,公司多半是自己搞倒的

我在產業服務多年閱歷有著深深感觸,非常贊同這樣的結論。文內有段分析原因說:『古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實危機因素已存在多時。』這的確是存在在許多企業中的事實。

如果你是企業領導人,看了這圖後會很容易理解:應該要時時警剔要避開這些地雷陷阱,更要面對五大關卡,拿出策略和方法來小心步步經營。


進一步深入探討,我們最怕看到的是:一個企業營運掉入一個惡性循環裡,而一個惡性循環常常會引發出二~三個惡性循環,最終淪至萬劫不復難以救援的地步

我所謂的『惡性循環』,舉例來說,企業對合作的供應商不斷惡意剝削苛扣價款,引發廠商反彈拒不出貨、圍廠索款,造成供應鏈衝擊不斷。無奈地不斷更換供應廠商料源,只是造成新廠商的另一波反彈,形成第二個惡性循環。生產頻換用料的作法造成產品工程製程品質不穩的波動,造成客戶不滿意,頻頻發生客訴退貨與庫存呆料問題,是另一個惡性循環產生。

其間最大受害者應是企業裡的員工了,大家投注大多時間疲於奔命地救火,撐到最後仍得不到解決或支援,發覺無力改變現況,只好人才紛紛求去,又是另一個惡性循環。

三個惡性循環的真正的原因,大多直指領導核心的策略方向不當和偏頗的經營理念文化,反而不是財務資源不及之類的常用藉口。所以,該文所提出的五個經營關卡,首要項目正是「領導人」啊。

經營管理的技術觀念可以靠後天的學習,或是從專家顧問來取得,但是領導人的人格特質和修養,卻要有一定的頓悟來發生改變吧。觀察多數公司的領導人,常常以「公司擁有決定者」、「企業老闆主人」的角度來扮演團體領導者的身份,玩起權位金錢的遊戲,無怪乎公司治理走向一團混亂。

建議所有領導人從經典的「與成功有約」、「第8個習慣」兩本書看起吧,先建立自己的品格修養與群體互賴技巧,才能影響團隊組織執行的紀律文化、達成目標績效。

另一方面,從員工的角度來看,當發現公司經營管理落入惡性循環的症兆,建議是要趁早進行個人的準備,私底下多做自我的成長學習投資,才能免受地雷引爆的影響傷害,好使自己和家人安全渡過。

※原發佈日期:2007/5/12 下午5:00
原心智圖是早期作品,今改用 XMind 軟體轉錄重製。
因有讀者對此圖文表示興趣,特此將本文重新發表。

作品原圖:XMind檔案(可以下載)

早期心智圖作品:(2007/5)

※原始文章節錄※ 
《多數地雷公司是自己引爆的!》
《交大EMBA大講堂》多數地雷公司是自己引爆的!一家企業能否成功,必須通過以下幾項基本檢驗..
【整理:湯凱喻(交大博士研究生)】
◎主講者:丁金輝(會計師)
◎主持教授:楊千(交大EMBA執行長)

力霸集團出現財務危機後,中聯信託出現了財務危機:公司被接管,股票也將下市。究竟公司是怎麼倒的?若從企業危機的概念來解讀台灣大部分的公司是怎麼倒的,以及公司為什麼會倒,將可以發掘哪些值得企業學習的訊息?

常聽到許多企業發生危機時的藉口:景氣不好或總體經濟不好、產業環境和競爭不佳、外國市埸關閉、國外同業不公平競爭、融資政策改變、政府未積極輔導或未給予適當協助、政策產業結構改變等等。難道就沒有經營者在自省嗎?難道一切都是「環境造成」的嗎?外部的環境因素是企業經營上一個不可控制的因素;然而,根據研究,公司多半是被自己搞倒的。

大致上,弄垮公司有5個外部因素與22個內部因素。這5個外部因素是:企業遭受不可抗力衝擊、政治干預或政策法令遽變、整體產業環境巨變、無力因應環保標準提高、銀行融資體系巨變。

22個內部因素為:企業願景和目標不明、公司治理和組織架構功能不彰、經營者私心自用,掏空資產、國際化策略失敗、成長策略錯誤,多角化失敗、經營者沉迷惡習,無法專心營運、不務本業,過度追求業外利益、違反法令遭受重大損失,甚至被勒令停業、人才不足,欠缺有效經營團隊、未定期進行財務自我檢測、內部控制未落實,稽核功能不彰、高度使用財務槓桿、關係企業財務或形象拖累、重要客戶遽變造成鉅額呆帳、經營管理階層派系鬥爭、上市上櫃政策不當、挪用公司資產不當護盤、不當股利政策、創新及研發能力不足、應收帳款及存貨周轉率低、接班體系未妥善規畫,經營者突然重病或死亡、未建立緊急危機處理機制。

忽視與掩飾危機、「喬」財報

從以上因素分析可以發現,內部因素遠遠超過外部因素,所以真要找一句話具體形容公司為什麼經營到最後會倒閉的原因,真可謂:「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古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台灣經濟以中小企業為主,雖然具有彈性、速度,甚至配合度的優勢,卻也有許多公司栽在這裡。究其原因,許多企業都忽視危機甚至掩飾危機,一旦危機爆發,大多回天乏術。甚至認為:我運氣能力都比他人好,危機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地雷是給別人踩的。事實上,危機足以終結企業生命時,其實危機因素已存在多時。

除了忽視危機與掩飾危機造成公司倒閉,許多倒閉的公司共同犯的錯就是:「喬」財報。雖然很多內行人會說,別太相信財報,但絕不能不瞭解財報。

當季的財務報表是揭露上一季的資訊,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到報表時,這些數據都已經是歷史了。換言之,財報是落後指標。許多管理當局為達目的多會裝飾與偽造,300萬的獲利在財報上假造成6000萬,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然而,下場就如同驚世大騙局恩隆案(Enron),為了圓謊,不得不說更多謊。利用1271本交易帳冊造假,運用會計技巧掩飾負債和虧損。最後,連世界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安達信也一起陪葬。

賺錢的公司也會倒

常言道: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假設經營者正派經營,不來「喬」財報這招,那麼賺錢的公司似乎是不會倒;然而,根據研究,卻是出乎意料:賺錢的公司也會倒。甚至全球首富BillGates曾說:「18個月後公司會怎樣,誰也不知道!」。

當年市公車擁有最佳營運路線、最好的車子、最佳的環境,卻因為企業可運用資金無法支應營運所需,面臨破產倒閉困境。某家知名運動器材集團,在本業相當賺錢的情形下,跨足IT領域,並快速成立20家子公司和分公司。最後卻因為多角化領域與本業相去甚遠,專業性不足拖跨本業。願景大師JimCollins曾說:「企業多半不是因為機會太少而餓死,而是機會太多,消化不良而敗亡,真正挑戰不在於如何創造機會,而在於如何選擇機會。」否則,賺錢的公司也會倒。

那麼該如何趨吉避凶呢?

有5個必要的關卡是經營者不能不通過的:領導人、團隊、產業、產品、財務狀況。

◎領導人:對的人比較不會做錯的事,錯的人卻很少做對的事。領導人因素是足以左右一家企業成敗的最重要關鍵。根據研究,造成危機的根源,絕大部分來自於領導人的格局和特質。

◎團隊因素:領導人引領企業方向、建構企業文化。經營團隊負責思考並制定公司願景和目標,擬定策略方案並有效執行。每個成員都擁有傲人的學歷和背景,不表示一定成功,更應該重視團隊成員合不合適。選對的人上車更是《執行力》一書的要旨之一。

◎產業因素: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每一種產業結構都強烈影響及決定競爭的遊戲規則。產業中的領導地位不是決定於企業規模大小,而是決定於創新與獨特經營模式和優異管理能力。否則偌大的企業只是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恐龍罷了。

◎產品因素:產品優勢考驗企業投資價值和壽命長短。好的產品不一定有人買,全世界每年新發明完成商品化不超過10%。甚至有研究指出:100家新創事業,3年後剩不到20家,躍升為大企業的不到1%。

◎財務狀況:前4項要素表現良好的企業,在財務狀況的表現亦不致太差。然而,有效的財務資訊必須要掌握正確、及時、完整3大原則。

以上是根據長期觀察的結果而來。檢測一家公司是否有潛在危機,只要根據這5關考驗依序檢測,相信定可趨吉避凶。

全文轉路自2007/05/07【工商時報/工商經營報 經營知識/D3版】

0 意見 :

張貼留言

🔢🃏 知識存在潛藏價值.分享利用加倍力量!● ● ● ....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