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學問的知識體系架構
「
企管學」是什麼?它像是有多種面像的怪物,大家都是霧裡看花,頭頭稱道,卻又難窺全貌。難怪會有一大堆領導者重返學院修習EMBA,也有一大堆企管顧問在不同的向面或技術知識提出導入的服務,更有一大堆資訊系統業者銷售一個專有技術方法的系統產品。而所有的人都生活在不同企業型態的組裡,不斷地打拚發揮成長,各以不同的角度來解讀來應對組織的管理。
從我個人不斷的吸取企管書籍知識,及在職場上的歷練心得,認為企管學就是三個大向面-『
領導、管理、執行』。不同的向面,衍生出來的目標、手法和工具就各有不同的展開。不同向面所追求目標產出就是:『
策略、效能、績效』。而工具手法就各有不同的項目成為專業性的技術了。我將這套長期的理念心得用心智圖化展開,企圖做成一個『
企管學技術知識體系』的類似架構,可以讓不同層面的人均可一窺企業組織的"管理"系統全貌,得而加以運用、進行診斷改善。各向面的專業性技術工具種類繁多,甚至會有很多專業化子項目,圖上所列出來的項目是企業經常運用到的,後續是還可以加入新的項目來作為輔助。
注意,從組織的角度來看,在不同的層級的人,由於工作功能的不同,是會有不同向面的比例來涉及。例如領導層人員的工作會偏重領導和執行,管理層人員則側重管理與績效,但實際上在三個向相面的工作都脫離不了干係,只是比例量上的不同。所以說此三大向面是相輔相成,是不可偏廢的。
一般公司多數的老闆在這三個向面雖然是很熟,但不懂得定出原則找出方法,只好重新去上學,想搞清楚自己組織出了什麼問題、有什麼解藥可治,其實答案是很清楚的。
我曾經歷一個公司的老闆專門側重在管理面向,處處說的頭頭是道,卻完全忽略領導與執行的重要,自以為用SOP就搞得完美無敵就可以經營公司了,其實在沒有願景目標和執行的落實的情況下,根本無法成為成長的力道,最後落入可怕惡性循環無人可救了,這個老闆也許是書讀太多反而神經質了。
如果仔細去研究知名企業的總裁或是知名顧問大師在談論企管主題時,如台積電張忠謀、奇異Jack Wech的領袖意見,實際上大師的話題圍主軸都脫離不了這三大向面的混搭 (借用mash-up一詞,哈)。他們深入地講述原理、方法、和實務,是真正的逐步踏實地追求企業所要達成的目標理想。如果是由我來簡單來闡述,就是經營企業要在「領導、管理、執行」三個向面上努力不懈:診斷問題 → 找出原因 → 建立方法 → 引入系統 → 督導落實→ 追蹤績效 → 改善提昇 → 循環運作。
當然,這絕對有賴於「人才」的參與、團隊的分工與效能的發揮,所以要照顧好「內部人員」是企業的首要工作,再來就是要照顧好「合作供應商」和照顧好「往來客戶」嘍。這三者全都照顧好了,才能使企業有這個能力去成長演進提昇。
最後,我們了解這個架構體系後,應該進一步去寫出「好公司、好人才、好產出」的定義,也就是要用一語來貫之啦:
- 優秀好人材的條件-「具備協調、溝通的能力,擁有熱情,專業,堅持不斷地學習成長,想要解決問題,並一直在追求更好的答案」,一直追尋突破的機會。
- 好公司的領導文化-「重視策略、創新、執行力、流程管理、團隊合作,善用資訊科技、科學分析,致力知識管理、人才培育」的企業組織,會創造成長性的環境。
- 好產出的務實方式-「做對的事,經由對的人和流程,把事情做對。」
各位,企管學其實是不是很簡單了呢?
企管學是很簡單,但領導管理一個企業組織來正向發展卻是不太容易的,要找對的人、要用心做的啦。
加油!加油哦!
後補:改用XMind製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