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取友誼和影響他人……你會嗎?
有關發展人脈獲得良好人際關係的顯學,首推『卡內基的人際係原則』。所列出的原則真的是要牢牢記住,尤其是第一條:『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是最基本、最有效、最好用的,世人廣傳經典不敗沒話說。總共有十四點原則,是從《卡內基優質的領導》書內摘取的(PS.卡內基叢書系列有很多本,這本書是比較有重點系統而不囉唆的~呵)。心智圖內文中加附一段〈討人喜歡的12個原則〉,則是取材一篇網路文章,留作參考。
《與成功有約》和《第8個習慣》兩本經典鉅作中都提供了一張導引圖示,不啻是從成功到卓越內修外煉的地圖!讀過該書的人都會印象深刻。我特別將該書導引圖用電腦加以中文繪製,以數位方式保留下來,也可以方便印製出來張貼或分享。
如果你是讀書很仔細的人,可能會發現中文版《第8個習慣》的書裡所附構架全圖內容部分是錯誤的!猜測是編排上圖表錯置,因為有些圖是在說明錯誤習慣,以致找不到一張是正確內容的完整導引圖。我在重新繪製時特別修訂了錯誤的部分。
這個導引圖片檔案都以附件方式插入XMind心智圖檔案裡。你只要下載分享檔案,用XMind軟體點按附件即可開啟圖檔,另存檔案即可另外使用圖片了。
《第8個習慣》一書是《與成功有約》的續作, 除了延續成功者的七個習慣原則外,最主要的是把通往卓越的地圖勾勒出來,以全人思維的觀點來開發「發現內在的聲音」、並促使「激勵他人尋找內在的聲音」。所談的重心,更多著墨是在組織上的領導、管理和企業社會責任的發揮。
《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作者:史蒂芬.柯維)一書在成功人生養成 上提供絕對經典的系統法則,主張由內而外的修養、由個人而群體的協同合作、良性循環的方法使人成長熟。大師柯維的觀察,不僅融會前古的智慧精華,更有獨到的見解,從90年代出版,至今仍為世人尊崇,實為不可不讀的人生寶典。不僅是個人的修養必備良書,也是企業領導人所應必讀的,有很多觀念都延伸至企業組織管理的應用。對的企業採用對的管理方法,對的人採用對的修身之道。追本溯源,正是此書發揚的真正精神。
此心智圖是對此書學習時所整理的要點。我自我整理一遍,可使整個觀念更為清楚深入。
另外將此書的系統架構圖獨立繪出來,分享好友啦!(點圖即可放大哦)
「企業流程管理」 早在80年代就開始發展,那時流行的名詞是『BPR流程改造』、『Down-sizing組織精整』 等,聽起來很是令人害怕的事,幾乎等於是要流程自動化後再大量裁減人員,尤其是GE奇異企業CEO傑克威爾許實行的最為有力(號稱原子彈殺手),其次是很多美國老牌企業為了要與「日本第一」的企業競爭,紛紛啟動BPR。成功者大肆宣揚,不成功者只好隱忍沉潛啦。
其實流程自動化電腦化,確實帶來很大改革助益,為了導入系統 進行流程改造也是必要的。然而真正的流程管理是基於營運模式 ,著眼於企業的策略目標,隨著資源的擴充,不斷的進行改善演化。積極的企業流程管理,是利用 Benchmarking、電腦作業自動化、知識學習系統等手段來進行專案式的變革管理,用來促進成熟度的提昇。所以,我喜歡在流程管理時講流程作業的『進化』來取代傳統的『改革』字眼,讓人容易接受變革的導入,而不是要去革他的命喔。
這張心智圖是BPM課程的心得整理,有幾個重點呈現出這個概念。BPM不是只畫畫SOP、搞搞操作手冊就能促成的,最重要的是落實流程效率執行,能夠有對的產出,符合企業策略目標的績效方向,才是真正的管理作為。
身為企業裡的主管經理人,你會準備召募面談的進行嗎?這個議題好像從來沒有人提過,的確,市面上有很多書籍講到面談面試,都是從應徵者的角度度來談獲得工作的技巧。但是,掌握整個面試會談的面試官卻是成敗的主要關鍵。如果進行成功圓滿,可以為企業組引進有用的人才,創造企業未來的價值;若是失敗不當,則是非常讓人見笑的事:錯失人才是企業的一大損失,主管有欠準備表現失當更是有損企業形象。
【補充】「好公司、好人才、好產出」的定義
- 好人材的俱備條件––「具備協調、溝通的能力,擁有熱情,專業,堅持不斷地學習成長,想要解決問題,並一直在追求更好的答案」,一直追尋突破的機會。
- 好公司的領導文化––「重視策略、創新、執行力、流程管理、團隊合作,善用資訊科技、科學分析,致力知識管理、人才培育」的企業組織,會創造成長性的環境。
- 好產出的務實方式––「做對的事,經由對的人和流程,把事情做對。」
Tips:
企業如何引用心智圖法和工具軟體的方法?
- 評估購置一套好用的心智圖法軟體。(XMind 不錯用)
- 作一下軟體操作教學及應用訓練。(從員工開始)
- 內部報告文件都改用心智圖型式。(從主管開始)
- 忘了 MS Office 吧! 那真是累死人的東西,哈!
簡單吧!
目前最夯的心智圖法XMind在台北有推廣服務中心,有不少知識建立,也可去參考一下哦。
《非常競爭優勢 - 知識創業十四步驟》一書的原文名稱是"High Tech Start Up -- the Process of Forming Company",是提供創業者有關公司創業的經過歷程,所需要慎思熟慮的考量與建議,是一本非常詳盡合乎邏輯的知識書。這幅心智圖把書中的十四個歷程重點節錄出來,用顏色區分,一目了然,效果很好。
我們知道創業是非常辛苦的事,很多事不盡然地會如預期完成,也有很多事會不如預期地出現,這都要付出很大的心力去克服。這書中對各個歷程的工作核心、目標、結果有了具體輸廓的描述,最重要的是它指出面臨的風險和所需要的協助。對於創業者埋頭苦幹之時,能夠向前看到成長突破的桎梏,能夠專心致力的走過風暴與陷阱。對於無數的中小企業來說,上市可能是遙不可及的路程,但是對於創業的熱衷和夢想下,心裡仍應有一份地圖,讓事業夥伴和參與的同仁,能夠持續打拚而不致迷失方向。
從專案管理角度來看,它就有點像是WBS,把各個階段的工作展開,但它是以策略方向作為指引的,可說是策略地圖的一種,非常有利於計畫的推展。我曾作了一個以"愛情"為目標的策略地圖,非常類似這樣的展開,也是心智圖法常見的策略應用。請見→ 《打造愛情專案》新心圖呈現
原圖檔案分享:
企業在面對時時轉變的世界,需要不斷的改變創新,創新的商品、創新的策略、創新的流程、創新的技術,都將改變企業的成軌跡,成為潛在的力量。
從企業成長S曲線來看,一個事業發展到巔峰狀態時,就要儲備下一波的新事業,第二條S曲線就要開始蓄勢待發、前仆後繼,創造新的契機。如何持續創新?一篇文章講述七個關鍵、一篇文章提到10種角色,加上一個富爸爸的相關資料,都是不錯的文章,我匯整成了這個心智圖,分享大家。其中文章是以備註文字內建在心智圖檔案裡,需要用軟體來開啟,請登錄分享論壇下載交流討論。
我曾經在一個文化非常死悶的大公司裡工作過,領導主管整天吹虛所有的功勞都是他的創意,又每天喊累說是沒人有貢獻,殊不知這是他自己造成的文化。底下工作的人誰敢提出自己的意見呢?反正是官大學問大、有功不著己,大家悶頭做事,少說少錯就是了。創意是要刺激出來東西,也是要有一個良好文化培育的地方,人才只有在好的氣圍下工作,才有提出創意的意願,不然等到自己的想法成熟了,就飛出去自己搞了。所以,這個文化要包括信任、授權、尊重、鼓勵、開放等,重要的是要讓創意能夠實踐和創造滿足。
如果你的公司是以搞創意為主的事業,例如雜誌、行銷、廣告、策畫等,更要注意公司文化的經營。公司的文化從那裡來?我的看法,就是從領導者身上來。本身觀念對了、原則掌握了、執行不失偏差,員工從上如流,好的文化就自然生起了。
『學習型組織』在現代電腦網路達發時代是比較容易實現的理想,藉重一些軟體系統的導入運用,組織裡會有較多的人能有機會日以利用來學習、分享、運用,貢獻群體智慧來幫助組織來追求目標,或是適應變化來改變生存的競爭力。
彼得聖吉的著作《第五項修練》被大眾拱為這方面的代表,但我年輕時在某公司的讀書會裡被迫要閱讀此書,但只覺得這是一本文字混亂、含意深諳難懂的繁雜厚書,到現在還很排斥,偏偏就是有很多人喜歡引用此書的內容,哈。
這篇心智圖是一個相關主題課程的心得整理,講課的老師可說是讀書痴人,自己家裡像個圖書館一樣,加上本身在領導企業有很多導入學習經驗,確實將這個主題整理得面面俱到,並且融合了限制理論、PDCA管理循環、人生有約、A to A+等部分理論,加上獨到的組織規劃的見解,實在收穫不少。
企業組織要運用軟體系統來幫助學習效益、知識累積、和變革推動,我想心智圖軟體是用來腦力激盪不可缺少的工具,再來是發佈分享討論儲存的知識系統、及像維基一樣的共同網頁文件。此外,吸收外來的知識是很重要的,讀書會、書報訂購、標竿評比也是很好的方法。
一般而言,先進的外商公司較為重視這樣的文化,為員工不斷開拓智熭創造機會。一些惡質企業以為學歷代表一切,喜歡乖乖的員工,不太愛培育有創造學習性的員工,問題多半出在老闆的腦袋吧。其實,一個公司的文化來源就是老闆,有什麼的老闆,就有什麼樣的文化。
要改變文化,可能要先改變老闆說,要改變老闆反而不是員工的影響能力所及(因為本位問題),所以有時要借用顧問,或是書藉雜誌的影響,才有可能促成。你想改變老闆嗎?建議不要自己去硬碰硬,費盡心力又得不償失,多利用書本雜誌或專家文章去讓老闆自己去學習頓悟看看,才是比較兩全的辦法吧。
有一篇電子報介紹全球頂尖設計諮詢公司IDEO 總經理湯姆.凱利(Tom Kelley)的新書《決定未來的十種人》(The Ten Faces of Innovation)中表示,有十種不同類型的人將決定未來。在他眼中,組織裡有導演、人類學家、跨欄運動員、說故事的人,甚至異花授粉者!分為三大類十種人,原文摘錄於後。
這是挺有趣的觀點,從一個管理者角度來看待組織裡的不同面貌,不同一般的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人事的角度常是分析員工的人格特性、專長特質、態度習性等,以求人才的"利用"管理。但從領導者的角度,就要以人才發揮的角度出發,來整合不同人才的力量,使組織有刺激的成長,達成創新的結果。「企業沒創新,就不能生存」,要有創新就需要不同的人相互激起閃亮的火花。
我一直認為好的組織領導者應該是像一位花圃園丁,不斷地照料每棵樹苗,用不同的方法符合不同的植物特性,如何創造所有物種共生共榮的園景,是最大的工作責任。也許台灣是屬於中小型企業的世界,不斷大量創造出像是超人的領導人,等到組織管理超出個人負荷時,卻很難跳出原有的角色扮演,在沒授權分工的文化之下,要談組織創新是很難實現的吧!?
「知人善用、用人不疑、從善如流、賞善罰惡、創造雙贏,以倒金字塔式組織的服務導向」,是我對企業管理主管階層的期待,這是企業要成功生存的簡單邏輯啊!
『激勵員工』在最近幾本市面上的主要談管理的雜誌上都不約而同地成為討論的主題, 洋洋灑灑的列出百多條的激勵手法,簡單實用又不花什麼錢,效果既深且遠,給所有組織領導人員上了一堂課,也不啻為伙計員工大吐心聲、大快人心。
在管理知識的攢研裡,我們最不了解的就是有些人晉昇為主管或是變身為老闆時,同時也會換了一顆腦袋,只是把「員工是公司的最大資產」當口號喊一喊,忘了員工的辛勞和價值,甚至不斷約束管制壓榨員工,處心積慮與員工進行討價還價式地對抗,真是職場裡最扯的一幕。
《Good to Great .從A到A+ 》要把優秀提昇到卓越 ,是每個要邁向偉大企業所經營的努力目標。
這本書是企業經營管理學上的重量級論文,作者 Jim Collins 的研究團隊,深入分析現代優秀的企業成長如何提昇轉型到真正卓越等級,對照無法跨越門檻的組織來比較探討,提出其成致勝的可能要因。
最可貴的是,這份報告是根據長期的歷經數據和發生的事實結果,輔以對當時的管理者的訪談與報導來進行個個推論,並和對照組失敗的組織來進行驗證,所演化出的【飛輪模型】,是一套獨特的企業成長思維系統。其中甚至有些論點,是與人們的一般想法是有出入的、或是矛盾的,但在大師的精闢的邏輯推演,呈現出非常合理的解釋說明,令人信服萬分。
市面談企業管 理的書籍非常多,但很多是給高層人員看的,用在經營上的策略和戰術的運作,才有影響力和改變力。反而針對中階主管或是部門經營的管理書籍較少,而這部分才是企業經營的主要動力執行機。很多年資淺輕人看了高階管理論,卻苦於沒有權力來作改變環境,待要昇級來管理部門領導團時,卻又發現管理技巧和觀念有所不足,窮於應付。
我的分享圖庫 → XMind Share!